欢迎访问洛阳理工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
校本课程/
: 网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中学生主体性探析

更新时间:2015-01-18 16:52:00点击次数:2605次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要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当前的校本课程开发在重视学校和教师的同时,却忽视了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学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重要主体之一。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学生;主体性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试点,今年九月又将在安徽、辽宁、天津等六个地区正式开展。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几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二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也就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权力部分地下放给学校和地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置,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出发,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这是开发的起点。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学生应成为最为重要的一个主体。    一、满足学生的需求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要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而当前的校本课程开发在重视学校和教师的同时,却忽视了以学生的需求。学生一般很少有直接的机会向学校反映他们对开设的课程的看法,实际上,如果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无法满足或者脱离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他们通常就会以上课不注意听讲、走神、违反课堂纪律等方式来间接表明他们对课程的态度,甚至会发展为厌学、旷课等。只有在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合理评估,开发出满足学生兴趣和需求的校本课程,才能促进学生形成新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可以根据白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有利于自身就业发展的课程。因此,充分结合社会需求,尊重学生的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1]需要就能形成动机,需求就能形成利益。    另外,在校本课程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实现教育中的个体化。校本课程突出的不是统一性、一致性,而是基于学校的现实而展开的,是针对本校学生实际而设计的,教师最能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情况,因此,应当在校本课程设计和实施中把这种了解体现出来。    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校本课程实施的重心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2]这就要求校本课程必须注重学生主体,坚持学生参与第一、探索第一和创新第一。校本课程是根据学生兴趣和需求而设,学生在学习校本课程过程中,自然就会带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为学生创设各种条件和情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创造性的学习,使知识、技能、情感、态度都得到充分合理的发展,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课堂上的收获”不仅包括认知方面的,概念、定义、原理、公式、基本事实等的掌握以及认知策略的完善,也应包括态度和价值观的改变、丰富与提升,经受到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所获得的感动和鼓舞,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等等。而这些“收获”却恰恰需要通过在校本课程实施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形成来得以实现。    三、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校本课程评价的归宿    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核心和关键。学校要坚持在课程改革中关注学生素质的提高,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将其作为校本课程的归宿。必修课程的目标设计缺乏完整性和实践性,课程间缺乏联系性和整合性,以致对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重视不够,造成学生的能力结构严重不平衡。而校本课程的目标设计和评价标准的特点可对必修课程起到平衡、补充、矫正的作用。    学校的校本课程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3]评价方式要力多元化和动态化,评价内容应侧重于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评价,评价目的要注重激发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总而言之,校本课程的评价应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和功能。    四、实现学生参是体现校本课程学生主体新的关键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显而易见,学生的发展只有在他们真正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才能实现。首先,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才能培养主体意识。在没有学生参与的校本课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主动性被严重抑制,主体性严重缺失。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亲身实践的体会与感受,学生才能感到自己已经成为了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真正主人,主体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其次,学生只有在主动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才能发展主体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既是学生当前需要的学习能力,又是学生终身受用的主体能力。[4]显然,这些能力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活动中才能锻炼和培养出来,而绝不是单靠教师讲述即可获得的。    再者,学生只有在有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才能发扬主体个性。个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校本课程活动中的创新精神和独特的实践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真正参与校本课程活动中,个性特长才能张扬出来,潜力才能开发出来,创造性才能激发出来,人格才能健全起来。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归根结底,就是把教学时间资源和其他教育资源转换成为学生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的过程。开发校本课程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只有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校本课程的舞台,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令其充分地展现自我,尽展所长,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校本课程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上海:华东帅范大学出版版社。2001:258~259.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 中国教育报,2001,7,24第二版。    [4]魏红。 论学生主体参与课程改革[J].教育探索,2005,1:39.    杭 海,(1979-),男,汉族,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心理学  联系地址: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来 源: 基础教育课程杂志

(编辑:admin)


地址:洛阳市涧西区九都西路6号

电话:0379 - 64986045

Copyright © 洛阳理工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3217号-1

豫公网安备 41030502000531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